Open Access Article
Social Development Review DOI: .
*通讯作者: 无
发布时间: 2025-11-05 总浏览量: 29
在数字化传播时代,短视频平台以其碎片化、可视化、互动性的传播特性,已深度融入青年日常生活,成为塑造青年社会认同的关键场域。本文以社会认同理论为核心分析框架,结合媒介使用与满足理论、符号互动理论,从认知建构、情感联结、行为催化三个层面,剖析短视频平台对青年社会认同的塑造机制。研究发现,算法推荐通过议程设置与信息茧房构建青年认知框架,UGC 内容生产通过符号创造与意义赋权强化青年群体归属感,社交互动通过情感共鸣与群体实践推动认同的行为转化。同时,该塑造过程中也存在认知固化、认同异化等潜在风险。本文旨在揭示短视频媒介环境下青年社会认同的形成逻辑,为引导青年构建健康社会认同提供理论参考。
[1] 刘琳,张嘉丽. 短视频对青年亚文化的作用机理研究[J].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25,27(05):11-20.
[2] 初金哲, 吕嫚. 数字青年短视频沉迷现象的生成、隐患及平台治理路径[J].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,2025,(04):11-20.
[3] 唐家杰, 青青. 准社会关系视角下青年用户移动短视频平台持续使用影响因素研究[J]. 视听,2025,(04):113-116.
[4]陶贤都, 李肖楠.短视频平台算法推荐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研究[J]. 新闻论坛,2024,38(03):15-20.
[5] 刘峰, 严三九. 空间重构与自我呈现逻辑变化:青年短视频传播伦理失范动因探析[J]. 未来传播,2024,31(01):60-66.